長了知識。
一個關於DNA的豆知識。
環狀DNA(Circular DNA),存在於原核生物(Prokaryotes,例如E. coli)中。
擁有這種DNA的生物可以完全複製出另一個一模一樣的環狀DNA,行無性增殖。
因此可以形容這樣的生物有著「長生不死」的本能。
只是在生物變異上是貧乏的,沒有什麼機會可以讓DNA做同源互換。
因此這物種長這樣,幾萬年後你看他或許還是那副德性。
線狀DNA(Linear DNA),存在於真核生物(Eukaryotes,例如yeast)中。
線狀DNA和環狀DNA最大的不同,就是他無法「完全」地複製。
RNA引子結合在DNA模板的3'端後,那一小段基因不會複製,只會被引子水解酶水解。
因此理論上,身體所有細胞的DNA只會「愈做愈短」,最後DNA會毀壞。
但是在生殖細胞上,為了讓下一代可以有完整的基因,因此由端粒酶(Telomerase)來延長DNA長度。
端粒酶是一個反轉錄酶,利用其身上的RNA做為模板來延長DNA。
因此可以讓DNA在完整的情況下行同源互換,使後代出現差異性。
但有趣的是,這個可以讓DNA使用時效延長的端粒酶,卻只會表現在生殖細胞中。
擁有線狀DNA的生物,消耗自己體細胞中的DNA,保持著生殖細胞DNA的完整性。
就像草履蟲,其DNA存放於一個大核、一個小核中。
將大核的DNA使用殆盡,卻拚死也要把小核的DNA維持住。
等到交配的時候,再把小核和另一隻的小核結合,形成一個新的核。
為什麼真核生物想要以這樣的變異性,來取代所謂的「長生不死」呢?
或許在生物的演化上,總是存在著理由吧。
關於這部分,如果有錯的地方就麻煩跟我說一下。
互相交流XD
- May 26 Tue 2009 08:47
所以一切還是避不了基因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